从快速迭代和用户心理说起

在快速迭代理念支持下产品,大部分都是“上线-反馈-修改-上线”这样反复更新内容的过程,形式非常适合互联网产品或者移动端,通过收集数据或用户反馈迅速知道改进的结果,用快速迭代的方式可以立即在用户之间找到平衡点。但在最近给一个产品改版时,让我对快速迭代有了些不一样的思考,可能一招鲜可能并不能吃遍天。

之前在文章《互联网用户常见心理特征》提到关于用户心理的几个特征,其中有2点: 查看全文 »

Remembering to remember

当你在Amazon购物时,你把你要购买的商品添加到购物车,到结算订单的时候。Amazon会询问你要一些帐户信息,提示到“请输入Email地址”,你做完的时候,在下面有2个单选按钮。一个是” i am a  new customer ”,另一个是” i am a returning customer ” 并且还有一个密码输入框。你点击了单选按钮,并且输入了密码。你点击”enter”,或者点击”sign in”。

这按钮让Amazon看起来对待客户没什么差别,为什么呢?

查看全文 »

设计一个评论表单

vadim,usabilitypost 的读者,发表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,《评论表单设计》。文章里说他在网上留心很久,发现了网上的大多数表单都把“姓名”和“Email” 作为必填的选项,不过作为评论表单来说和传统表单应该有区别了,除了“姓名”和“Email”外,“评论项”也是必不可少的,如图:

vadim提到,他曾特意去观察一些有上百条评论的热门博客,他发现这些博客的评论表单的选项非常多也没有注明是否必填,很多人不得不在某些对他们没用的选项留下”none”和”n/a”。

这些表单很多选项并不是非填不可的,但是没有提示,很容易让人产生思路混乱,因此除了姓名和Email,其它的都应该可以算作是选填项吧。不过作为评论表单,评论框也应该是作为必填项存在,当然,如果你足够聪明那也行~~

做一个优秀的评论表单设计

查看全文 »

位置互换,瞎谈网站项目中的客户方

06年我做过几个月的soho,在那个时候soho市场就已经乱套了,什么88元建站+域名,什么188套餐,什么都有,唉,那个时候真的是低声下气的。
在未进现在的公司之前,公司已经决定要做一个门户,让一位门外汉同事做的策划书,并且交给了某“专业”软件公司,网站报价貌似是6位数(有猫腻),看似很美好的一个过程。网站也慢慢做出来了。
进公司之后,真是大跌眼镜。典型一糨糊站,除了首页华而不实之外,其他子页面就更不华也不实,网站的流程也很突兀,2-3个步骤一走,仿佛是到了另一个地方,表单简直就是人口普查,看的都烦,用户体验那是更别提了,页面的布局也就基本一个调,看了直冒汗,我心里想这关系重要还是东西重要?
查看全文 »

无觅相关文章插件,快速提升流量